群众路线教育怎样才能让群众满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市科技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学习交流

群众路线教育怎样才能让群众满意

信息来源:秦楚网     作者:王仕远     发布时间:2014-02-14


    以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已在市、(县)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及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展开。如何才能使这次路线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满意度如何,最终由群众认定。作为一名在村、镇、市(县)工作与群众打交道近三十年的基层工作者,在与广大基层群众座谈、走访,征求意见中得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才能使群众真正满意。


    作为本次活动的上级组织者


    1 、做好具体指导。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层级低、单位多、对象广,各单位总体上应贯彻好统一要求,在步骤上要有先有后、梯次展开、压茬进行。要按照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来推进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打牢“学习教育,听取意见”这个基础,把“面对面”与“背靠背”结合起来,把“个别听”与“集体谈”结合起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抓住“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这个关键,问题要“找准找实”,根源要“挖深挖透”,批评要“动真碰硬”;要强化“整改落实、完善制度”这个根本,扎紧扎密制度的“笼子”。


    2、明确步骤要求。群众教育路线应分为四个步骤,一是活动准备阶段,应当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翔实的工作方案,建立督导联席制度等。二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阶段。全面启动学习教育活动,督导组个别征求、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开展学习教育,建立领导干部教育联系点,广泛征求意见。三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督导组通报收集到的各类问题情况,进行交心谈心,撰写检查材料。制定出民主生活会专项方案并召开民主生活会,通报民主生活会的相关情况。四是整改落实阶段。制定出涉及到集体及个人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开展正风肃纪集中整改,加强作风建设,推进服务基层型党组织建设,全面做好群众路线教育的工作总结。


    无论在批次上,教育活动各阶段的确定上,还是每阶段环节安排上,都应严格按照中央的规定执行,既不能拖延时间,也不得缩短时间,要坚决防止各地(单位)相互追赶而走过场,照抄照搬别人的作法而流于形式。各阶段的具体内容不得偷工减料,对流动党员、离退休、病残党员、文化层次不同的党员,应分类施教,确定各自不同的具体标准,做好规定动作,选定自选动作,不能简单的一句“区别对待”就了事,对群众满意度的测评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得为达到整体满意而有意“降低门槛”。


    3、严格质量木标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最终是实践和面对群众的问题,一切贵在行动。要巩固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就必须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两手硬,把教育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寓教育于实践之中,又通过实践来不断深化教育。质量标准要紧紧围绕各阶段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认真抓整改、抓立制,用实践检验教育效果。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一项一项地检查、整改,坚持反复抓、抓反复,认真抓、抓认真。特别是对于中长期整改任务,一定要跟踪问效,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实效,充分兑现承诺,坚决防止反弹。整改落实必须“准”、“狠”、“韧”,不见成效决不收兵。对那些有问题不整改、大问题小整改、边整改边再犯的,一定要严肃批评教育,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和纪律措施。同时,要着眼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在整改落实中继续抓好建章立制,通过建立科学、规范、严格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以务实管用的刚性约束,从根本上彻底杜绝“四风”问题的滋生蔓延。


    慎终如始,鲜有败事;虎头蛇尾,难以成事。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坚守如初、始终如一,持续把整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大多数人满意,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确保整个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同时,注重建立科学的群众评价机制,通过回访、公示、通报、测评等形式,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从而形成了群众有效参与、信息渠道通畅、评价客观、党群互动的良好运行局面。


   
作为本次活动的具体实施者 :


    1、切实开展活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突出“为民”为旨,常葆“为民”情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要按照筑牢为民宗旨意识的要求,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要以民利为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民心为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要以民意为天,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唯有时刻尊重群众、真正敬畏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善于动员群众、不断造福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自己成长进步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可,获取源源不断的政治智慧,有效提升服务科学发展、加快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做到“务实”为要,常行“务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大兴务实之风,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着力推进各项为民工程,办好利民惠民实事,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一是重实情。真实、客观地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杜绝“假、大、空”,不蒙上欺下,不阳奉阴违。二是办实事。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打基础、谋长远、干当前,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三是求实效。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增收、得益、受惠、满意。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树立“清廉”为本,常修“清廉”形象。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要求。要按照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要求,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性。要加强学习,增强党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和价值观;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守住寂寞,耐住清贫,抵住诱惑,挡住干扰,经受住考验;要始终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基层党支部在认真组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基础上,要重点组织党员开展相关活动。一是要开展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活动,找出存在的不足,明确在群众心目中的定位,改正存在的问题,使群众看到党组织和党员的诚心诚意;二是要开展岗位学习和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党员岗位素质和应对各类局面的能力,使群众看到党员技能素质的提高,提升对党员的信任度;三是要开展执政为民、温暖民心的主题实践活动,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题,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好事,赢得群众广泛支持与拥护;四是要在广大党员中开展破陋习、树新风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风尚;五是要开展建立对长效机制整改之后防反弹的探讨活动,问计于民,把长效机制建立在群众认可、便于操作、科学合理基础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2、密切联系群众。群众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促进力,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员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把政治身份亮出来、服务群众干起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先锋形象树起来,这是群众路线教育的目的所在。基层党组织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代表,要真正把为民谋福利作为天职,时刻把“群众利益无小事”记在心间。经常想一想作为基层党组织在施政方法上,是不是从群众愿望出发,一切为了群众和依靠了群众;经常问一问工作的思路对不对,有没有疏忽和懈怠群众的现象;经常可想一想工作的方法妥不妥,效率高不高;经常看一看涉及群众的事情办的当否,群众是不是满意。群众不在乎高谈阔论,认的是理,而不是官,基层党组织只要始终牢记群众,多办好事,少办错事,不办坏事,党就会赢得群众的拥护。


    3、健全相应制度。在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上,把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好做法与成功经验,用制度和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效地利用和坚持。要坚持开门办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放大镜”和“显微镜”作用,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时限。党员干部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样,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接受群众监督。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认真解决“四风”方面的问题,又注重通过强化理想信念、规范工作程序、完善体制机制抑制不正之风,着力保证群众路线活动健康发展,切实做到不虚、不空、不偏。要注重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以作风建设的新气象促进基层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尤其在《学习制度》、《干部联系点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交心谈心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干部考核任用制度》等方面制度上下功夫。制度的制定要具有科学性,便于操作,机制的制定要具有完备性,便于应用。制度和机制只能与时俱进地完善,绝不能朝令夕改地变更。


   
作为本次活动的真正受益者:


    1、积极建言献策。基层群众本是改革的受益者,在受益的同时,要让他们自始至终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关注国家发展形势,参与到改革中来,体现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基层群众,理所应当是改革的参与者。众所周知,农村信息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基层群众信息敏感度较低,知晓及收集信息的渠道较单一。可以这么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决定》虽然引起了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农村肯定是盲区,除开个别发展较快的新农村。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全社会共同发展,并不是针对某一部分人,基层群众这个庞大的群体理应是改革的主要参与者。让群众了解知晓。农村由于其封闭的地理位置和信息渠道的不够畅通,对于国家动态的把握稍微滞后。虽然现在家家都有了电视,但不代表农民有时间、有空当收听新闻。让群众参与讨论。基层党员干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中间人,做好上传下达工作也很重要。深化改革、群众路线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急民之所急才能够切实把好国家发展的脉象。让群众理解支持。基层群众由于对国家的宏观态势了解不多,对社会形势分析不够透彻,所以对各阶段的形势理解肯定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个时候,基层干部要对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向基层群众进行一个普及,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其中的精神。同时,要将比较权威的解读说明向基层群众宣传到位,让大家清楚这些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参与制度制定。群众工作是常态化、长期性工作,只有以科学的制度为根本保障,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才能避免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制度建设的成果,是衡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当前,群众工作问题主要出在制度建设上,一是制度建设与创新滞后。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把个人政绩和发展放在第一位,单纯追求经济业绩,造成群众工作虚拟化。二是制度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重视实体性制度,轻视程序性制度,许多制度在操作上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三是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不强。制度内容不完善,规则和措施严重缺位,往往是发现了问题才推出制度,疲于应付制度“漏洞”。四是制度执行乏力。制度的效力、威慑力软弱,即使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没有落实到位,而且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重视不够,致使种种制度成为摆设、流于形式。因此,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一是要完善党服务群众的法治规则。二是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服务的法治化,制定政府服务法律法规,实现政府服务的责任刚性化、内容法定化、机制制度化。三是要建设最广泛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要把群众路线作为制度设计的首要和最高标准,把群众工作制度作为根本制度。群众工作制度要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制度设计要力求把原则方针具体化、把笼统要求明晰化,在内涵上要清晰而明确、执行标准上要具体而量化、监督措施上要配套而严密。群众工作制度要突出制度的硬约束和“刚性”。尤其要切实解决办事条件和标准模糊、自由裁量权过大、罚则不力等问题,把弹性规定刚性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本质上就是民主路线,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运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章立制必须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用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制度来统领和规范其他制度机制,用民主与集中的科学方法来反对“四风”、密切党群关系。


    3、投身深入改革。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果一味地强调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而忽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路线教育活动必须本着“服务基层组织,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的“两服务、两促进”原则,通过群众路线教育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各类社会矛盾得到解决,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群众路线教育中的党员领导干部,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一个领导干部看问题的长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决定了领导干部的政治前途。我们的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牢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意识、观念,自觉抵制“金钱主义”“权利至上主义”“官本主义”等错误思想,抵御权、钱、色诱惑。具备高尚的政治品格,才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才能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才能做好党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二是深入实践一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话不假,如果我们只是埋头学,而不去实践的话,可能就只会纸上谈兵了。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就是要多深入群众,多深入基层,多向人民群众学,多向人民群众请教,让自己的知识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更好的检验,才能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5年改革实践证明,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高超的智慧不断探索改革路径,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创造了推进中国改革大业的方法论。方法正确,改革事半功倍、破浪前行。笔者认为:改革应当发挥基层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基层干部培养,提高基层干部的改革能力。干部要加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以积极的心态在改革道路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我们要不断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的作用。党员的积极主动参与是改革的基础条件。深化改革的动员发动要深入,参与的党员要广泛,党组织要尽力为党员参与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需要保持和增强基层共产党员的为改革而奋斗的意识,在改革道路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使改革发展处于滚动向前的状态,唯有通过将工作不断的推着向前发展,才能不断的丰富和拓展改革的成果,才能实现新起点上的新跨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善于开动脑筋,善于独辟蹊径,敢于无中生有,抢占先机,破解难题,把握在各种竞争挑战中的主动权,从而实现改革的各项目标。

主办单位:十堰市科学技术局 电话:0719-8663572 传真:0719-8118101 网站地图
办公地址:十堰市朝阳北路16号 邮政编码:442000 投稿信箱:syskjj@126.com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鄂ICP备06007886号-5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1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3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