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如何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激发工业经济新动能?如何克服地域生态瓶颈制约,实现发展新突破?昨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出了大抓科技、大抓工业的动员令。全市上下要坚决扛牢省委、省政府赋予十堰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的历史使命,以系统思维聚势谋远、以问题导向锻长补短,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工业是城市发展之基石。半个多世纪前的十堰,建设者们在崇山峻岭间劈山开路,用星星点点的马灯,照亮了十堰的工业文明之路。从此以后,这座城市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工业进步和技术革新。深厚的工业底蕴、齐全的工业门类,成为十堰加快发展的最大基础、实现工业强市的最大底气。当下,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国际竞争格局加速演变,市场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为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提升发展能级、重塑战略优势,必须持续在产业上下功夫,在龙头牵引、集群发力、项目支撑、园区承载上求突破,持续打造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发展从一主支撑向多轮驱动转变,为加速冲刺经济总量3000亿元目标提供强大的发展推动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命题,更是实践课题。当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产业形态、市场业态、社会面貌的全方位变化,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时代发展的列车一路飞驰,车城十堰必须与时偕行。要深刻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十堰发展的策源力量,构建高能级平台矩阵、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促进高质量成果转化、打造高品质人才环境,加快形成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让科技创新更多更好地赋能工业经济发展。
观念决定高度,思想引领行动。放眼深圳、杭州等科创高地,其新产业、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背后,凸显的是发展理念的创新、是思维方式的革新。在“干部素质提升年”中,我们要将是否能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否具备创新意识、是否善于服务科创服务发展作为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重要标准,引导干部走出“舒适区”、敢做“拓荒者”,以“学”拓视野、以“比”激活力、以“赶”破瓶颈、以“超”建新功,整体提升十堰创新策源力和产业竞争力,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工业经济发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敢闯敢试者永立潮头、赢得未来。全市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在创新发展大棋盘中投子布局,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起更具韧性、更富效率、更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更大力量。